白云区:紧盯巡察“前中后” 确保“利剑”不蒙尘
邀请纪检、组织、审计、财政等领域的“行家里手”对巡察干部进行专题辅导;从发现麦架镇干部问题线索到移交,再到2名涉案人员被给予行政处分,前后只用14天;把巡察结果、巡察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、政治素质考察、党建工作成效考核等重要内容……
(资料图片)
自十届白云区委巡察工作开展以来,区委巡察办围绕强省会“12345”白云奋战路径,紧扣巡前、巡中、巡后“三个环节”,从信息互通、人员支持、成果共享等方面,有效发挥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,积极推动巡察监督与纪律监督、监察监督、派驻监督贯通融合,与组织、审计等部门协作配合,不断推动巡察工作规划化水平。
加强巡前统筹协调 切实提升巡察监督精准性
3月14日,十届白云区委第三轮巡察正式启动。在此之前,区委巡察办通过“集中培训+视频自学+以干带训”的方式,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,坚持“干什么就学什么、缺什么就补什么”的原则,助力全区巡察干部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双提升。
每轮巡察准备阶段,区委巡察办都将巡察工作流程、党风廉政建设、基层党组织建设、财政审计作为共性课程,邀请市委巡察机构、区纪委区监委、区委组织部、区财政局、区审计局等单位业务骨干就监督重点为巡察组开展“一对一”专题辅导,旨在帮助巡察干部找准监督“切入点”,进一步提升巡察干部监督精准性。
“我们还以发函的形式向纪委监委机关、组织、信访、审计等相关监督职能单位收集被巡察党组织资料,制作《巡前信息资料册》做到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。”区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说,此举主要针对巡察对象的不同职能特点,让巡察组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巡、带着线索巡。
加强巡中协作配合 切实提升巡察监督专业性
巡察期间,巡察组根据各被巡单位实际职责从多角度向相关职能单位进行咨询,听取意见建议,从而为巡察发现问题提供“目标靶向”;区纪委监委机关、组织、宣传、审计等单位就巡察组遇到的重要问题判断、重要政策适用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,为巡察组提供专业支持。
为切实提升巡察监督专业性,区委巡察办对符合移交条件的问题线索,按程序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及时移交区纪委区监委,纪巡互动、快查快办,有力提高快查快处效率,进一步彰显巡察震慑力。
十届区委第一轮巡察麦架镇期间,发现干部问题线索1条,从问题线索移交,到2名涉案人员被给予行政处分,前后只用14天;十届区委第二轮巡察区供销社期间,发现干部问题线索1条,从问题线索移交,到1名涉案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被区纪委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,前后只用了16天。
加强巡后整改落实 切实提升巡察监督实效性
“巡察不是扫一簸箕灰就走人,巡察发现问题的目的是推动整改,最后落脚点在推动改革、促进发展。”区委巡察办对发现的问题紧盯不放、持续跟进、破立并举,督促被巡察党组织扛起整改主体责任,既拿出当下改的举措,又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。
与此同时,白云区委高度重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,坚持集中反馈与各巡察组“一对一”反馈相结合,区委书记组织召开巡察反馈会3次,并对被巡察党组织履行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和区纪委监委、区委组织部履行巡察整改日常监督责任等提出具体整改时限、举措、成效要求,同时实施巡察反馈问题“一把手”认领制度,充分发挥利用“一把手”带头、示范、协调和推动问题整改作用,进一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,增强巡察整改主动性。
区纪委区监委、区委组织部履行整改日常监督责任,对被巡察党组织整改情况进行动态跟踪,通过参加民主生活会、审核整改方案、实地督查等方式,有效提升巡察整改质量。2022年,根据巡察反馈问题和建议,推动被巡察党组织制定和完善制度机制共99个,做到整改一个问题、避免一类问题、规范一个领域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
编辑 高伟
关键词: